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文化 >

17岁进入大学 周国平说自己是在和书谈恋爱

中国新闻网 | 2019-07-09 15:46:11

如今,74岁的周国平保持着非常规律的生活:每天早晨从公园走一大圈,来到工作室开始读书和写作,傍晚再从公园绕一小圈回家。如果有工作就写作,如果没有任务就开始阅读。

作为知名作家,周国平的文章绝大多数人都不陌生,而作为学者,周国平是以尼采研究走入大众的视线,上世纪80年代,他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曾掀起当时国内的“尼采热”。

近日,周国平的五本尼采译著及两本研究专著先后出版。一面是哲学、一面是文学,他依然保持着勤奋地创作。因为在他看来,写作与阅读的生活,已经成为本能。

——谈哲学

尼采,是属于青年人的

周国平坦言,自己走上哲学的道路是“歪打正着”。

上中学的时候,他一直是数学课代表,尤其痴迷解数学几何题,但语文作文也写得很好,正矛盾的时候,他看到“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心想这样两门科目都可以学了。于是,在几乎没读过哲学书的情况下,他填报了北京大学的哲学系。

17岁进入大学,周国平说自己是在和书谈恋爱,每天晚上看书到熄灯,就跑到厕所、走廊继续看:“读书成了我生活的第一需要,我想是那段时间养成的习惯。”

上世纪八十年代研究生毕业,他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开始集中研究起尼采。

跟多数人对尼采的“狂人”印象不同,周国平眼里的尼采是一个很真诚去思考人生问题的人,他一开始就对人生意义感到悲观,并努力为人生寻找意义,“其实我也是比较悲观的,所以看了以后特别对路”。

另一方面,尼采的文风独特,大量的作品都是格言体、非常有冲击力,这让热爱文学的周国平很高兴,那段时间,他边自学德文,边阅读、翻译尼采的著作。

1986年9月,周国平的第一本尼采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出版,随即引发轰动,一年卖出10万册,第一本译著也卖出15万册,在国内掀起一阵“尼采热”。他说,那时约会如果手里没有拿着一本尼采,女朋友会嫌弃你没文化。

来源:出版社供图

他回忆自己第一次讲尼采的现场:

1986年的北大办公楼礼堂,容纳千人的教室坐得满满当当,周国平刚坐上讲台开讲,突然停电了,全场灯都灭了,只剩他身旁的一支蜡烛亮着。

当他讲完的一瞬间,电修好了,礼堂里突然灯火通明,全场一片欢呼。那个场景让他终身难忘。

多年来,周国平的身份在学者、作家、译者间转换,翻译稿在电脑里躺了多年,在他看来,翻译其实要比写作所耗费的时间更多:

“我是有洁癖,尤其是文字的洁癖,一个字如果不对头的话我就会很难受”。翻译的时候,他往往要拿着两副眼镜:一副看电脑,另一副用来看字典和尼采的原著。

经过两三年的仔细修订,尼采译著《悲剧的诞生》《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教育何为?》《我的哲学之师叔本华》和《偶像的黄昏或怎样用锤子从事哲学思考》出版,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周国平为每本书都写了很长的导言。

来源:出版社供图

他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还能再读一点尼采:

“尼采是属于青年人的,我说的青年,不只是年龄,更是指品格。青年的特点,一是强健的生命,二是高贵的灵魂,尼采是这样的人,我祝愿你们也成为这样的人。”

——谈碎片化时代

不喜欢短视频 ,年轻人要打好底子

生活在十九世纪的尼采曾在书中写道,自己厌恶匆忙的现代生活,周国平笑说,假如尼采来到现在的时代,“我看他就活不下去了”。

“大家都是在忙,无非是忙两件事,一个就是赚钱,一个就是和人打交道,交往和职业成了人们的全部生活,起码是生活的主要部分。”

今年过年期间,他发了一条微博,希望大家在热闹之余有静下来独处的时间。他觉得,人还是应该有精神生活,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感觉,这样才感到是充实的。

在火热的短视频平台,周国平的账号拥有70多万粉丝,其实是太太试图让他“跟上时代”,但由于经常遭到他的抵制,现在的更新速度也变慢了不少。

因为在他看来,尽管是每天三分钟,也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我不愿意说废话,我想要有内容,要有质量就要花功夫、花心思的”。

面对碎片化时代的阅读,他也有过疑惑,“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整天在刷短视频刷消息传来传去的,说实话我是同情的,真的我觉得其实你是浪费了生命”!

他希望年轻人不要光去看那些名人名言的只言片语,而是系统地一本一本把喜欢的书读下来:

“现在年轻人特别重要一点,就是要打好底子,你打不好底子的话,会被网络害的。你打好底子以后,网络可以作为你很好的工具。”

——谈年轻人与爱情

两人感情好,稍微清贫一点也没关系

三十多年过去,尽管时代场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周国平认为,年轻人依然会喜欢精神方面的东西,前段时间他开尼采的讲座,和当年一样热烈的现场依然存在。

“其实人们对精神是有期待、是有追求的,你更应该给人们提供一个好的精神食物。”

来源:出版社供图

因为写过很多有关人生哲学的文章,所以常有年轻人向他求教人生的焦虑问题,他也总是给出详尽的回答。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怕谈恋爱、越来越怕结婚了。

周国平认为,如果是自己生活在现在,他还是会选择追求爱情。如果追求到了,还是会结婚的。“我宁可物质上贫困,但是我想两个人感情好,你生活稍微清贫一点也没什么关系。”

孩子的出生,给他的想法带来很大的改观。他觉得让年轻人因为结婚和生孩子感到巨大的压力,是这个社会的病。

“我想如果没有孩子其实是人生一个特别大的缺憾。我有了孩子以后我才有这个体会。他给你的这种快乐、这种满足,我觉得是其他任何东西不能比的。”

——谈读书

青春期,一定要和书恋爱

在周国平的工作室,两面巨大的书架靠墙而立,桌子上、地毯上,眼睛可见都是书籍。办公桌旁有好几摞写满字的小卡片,那是他早年手抄的读书笔记,这样的卡片还有好几箱。

周国平的读书笔记。 中新网任思雨 摄

“我觉得我是有一个仓库的——思想库”。每读一本书,他都会记下详细的读书笔记。

每隔一段时间,他便按照一定的脉络整理自己的笔记,这样等真写书的时候,便有了很多的“半成品”。

前段时间,他受邀准备一系列给孩子们的哲学课,就从自己200万字的读书笔记中选出100万字,分好类以后又开始一遍一遍地筛选,最后精心打磨到17万字。

周国平坦言,阅读的习惯是“天生的”,小时候接触到的书不多,但无论拿到什么书,他都会认认真真地读。上大学后,他每天以废寝忘食的状态读书,“青春期一定要和书恋爱,这样一辈子也摆脱不了”。

但他非常反对功利化的阅读,2019年3月,他出任深圳坪山图书馆馆长,对馆员们规定,凡是“利”字味儿的书、成功学的书一本都不能进,“谁进了我就开除谁”。

周国平的状态在很多人看来,依然很年轻,用他的话说,读书可以养生、养心、还可以养眼,“很多人说我有定力,我说我的定力就是这种内在的精神生活”。

“读书和写作的生活、思考的生活,对于我来说已经是我的本能了。没有这东西我是活不下去的,但有了它们,我别的东西都不在乎了。”

  • 标签:周国平和书谈恋爱

相关推荐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