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经济 >

全球消息!摄政王载沣(周恩来曾对载沣做出过公正全面的历史评价)

互联网 | 2022-11-29 09:45:19

摄政王载沣(溥仪的身体被宫女掏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911年11月1日,清朝摄政王载沣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至此,载沣将军政大权全部拱手让给了被他罢斥回籍的袁世凯。

载沣的儿子是宣统皇帝,他这个摄政王事实上肩负着皇帝的重任,担任着大清航船掌舵人的角色。

可惜他才不配位,又受着隆裕太后的掣肘,还遇到了狠角色袁世凯,最终没有力挽狂澜,眼看着风雨飘摇的大清土崩瓦解。

周恩来曾对载沣做出过公正全面的历史评价:

“载沣是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之下,身不由己地被慈禧临终推上监国摄政王的高位的。”

“其实,不是因为载沣适合做摄政王,慈禧才选了他。而正是因为他不适合,慈禧才选他的。”

载沣在辛亥革命爆发后,主动辞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

他后来也没有主张对革命进行武力反抗,也没有站出来反对宣统皇帝“逊位”。

其实载沣并不是不想挽救行将灭亡的大清王朝,他也看出袁世凯大清最大威胁,也想除掉这个心腹大患。

载沣执政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罢黜袁世凯。

可是当时全国有战斗力的军队的军权,几乎都掌握在袁世凯部下的手中。

想要除掉袁世凯谈何容易,投鼠忌器。

最终,载沣还是没有斗过老奸巨猾的袁世凯,葬送了大清江山。

载沣之弟载涛评价说:(载沣)“遇事优柔寡断,人都说他忠厚,实则忠厚即无用之别名。他日常生活很有规律,内廷当差谨慎小心,这是他的长处。他做一个承平时代的王爵尚可,若仰仗他来主持国政,应付事变,则决难胜任。”

载沣解散皇族内阁之后 ,隆裕太后以皇帝的名义发布袁世凯拟定的上谕,宣布载沣退位。

这份上谕中,载沣背起了误国的黑锅,成为历史的罪人。

治国是一门学问,当时的政治更是一门厚黑学,对于无能的载沣来说,从政就是受罪。

载沣为大清受了三年的罪,对他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下台的当天,载沣如释重负,他挥笔在日记中写道:

“自今回府后,即杜门谢客,不干预政事也。”

回家后,载沣无官一身轻,对他的福晋说道:“从此好了,我也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这时候的载沣,还不满28岁。

在此一个月前,他喜得长女,而且他的次子溥杰还不满五岁,正是抱孩子的最佳时候。

没有能力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自量力以为自己很了得,结果会很受伤,闹不少笑话。

载沣的可贵,就在于有自知之明,能急流勇退,真心实意退居幕后

在这一点上,溥仪就不如他的老子。

其实载沣退休后,日子过得并不舒坦。

比曹阿瞒还要厉害的袁世凯,并没有放过载沣。

退休不久,载沣收到了袁世凯的摊派令,说是国库空虚,要求皇室宗亲发扬爱国精神,踊跃捐款。

载沣看到摊牌文件后,鼻子都气歪了:

这时候国家事实上已经不是爱新觉罗的了,成了袁世凯的国,还要皇族捐款,真是岂有此理?

但是既然袁大总统下令,理解得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没有说“不”的权力。

无论如何,载沣还是咬着牙拿出了六、七万银元,还向袁大总统再三哭穷。

大清摄政王哪里会没钱,袁世凯当然不信。

可是他派人调查后,才知载沣私人存款的确不多。

尽管如此,他还是怀疑载沣有小金库。

载沣万般无奈,又把自己的亲王俸禄预支出去,捐资一万两;这才熄灭了袁世凯心中的怒火。

刚打发了袁大头,日本人又上门了。

日本人想趁着袁世凯跟国民党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让清廷北迁东北。

载沣已经决定退出江湖,心如铁石;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给日本人。

1912年2月12日,清帝正式退位,载沣也彻底退出政治舞台。

这样一来,载沣完全解放,成为名副其实的闲人,远离政治。

整天除了抱孩子,就是遛鸟看鱼。

1913年秋,结束政治生涯的载沣,在自己的府邸,迎来赫赫有名的人物孙中山。

孙是应袁之邀,来京共商国是的。

孙中山是大清的掘墓人之一,但是载沣不能记仇,还是接见了他;这叫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何况大清皇室今后还要从国民政府那里领钱,孙中山万万不能得罪。

载沣退休之后,除了抱孩子和遛鸟,还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娶了一个二房。

准确地说,是娶了个福晋。

说来你也许不信,当时的民国,乡下地主还有小老婆,达官贵人更是三妻四妾。

但是曾经为摄政王的载沣,却只有一个叫瓜尔佳·幼兰的妻子。

而且这个妻子有点强势,对失去权势的载沣还有点瞧不起。

因此,载沣纳邓佳氏为妾。

有了娇妻之后,载沣更是如获至宝,深居简出成了宅男。

不仅不谈国事,就是皇室的事,他也很少过问;家里的事则交给了自己的生母。

溥杰回忆说,那时候父亲载沣的日常生活非常规律,及十年如一日,从不跟外界有任何交往。

1917年6月7日,张勋带着4000辫子军杀向北京。

7月1日,溥仪下诏即位,宣布恢复宣统年号,大清遗老遗少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幕复辟丑剧。

但是载沣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并没有随波逐流出山辅助溥仪。

也许载沣是在观望等待,尘埃落定之后,再做决断。

这也说明,载沣历经风雨之后已经非常成熟,所以才能保持如此淡定。

结果,这场复辟闹剧只上演了12天,就草草落幕,成为笑话。

与载沣政治上的成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发妻瓜尔佳氏,对大清复辟热情洋溢,为了恢复大清而不遗余力,东奔西走。

即使在张勋复辟失败后,瓜尔佳氏依然没有放弃复辟大清朝的主张,反而与光绪的妃子端康太妃共谋复辟大计。

端康太妃不认识外面的军阀,就全由瓜尔佳氏牵线,她利用原有袁世凯的关系拼命拉拢各路军阀,却被骗了很多珠宝钱财。

拉拢军阀被骗后,端康太妃认为瓜尔佳氏吃了回扣,将用来复辟的珠宝钱财都中饱私囊了。

再加上溥仪少年顽皮,对太妃不恭敬,就借题发挥说瓜尔佳氏“没有教育好儿子”。

1921年9月30日,端康太妃更是体罚瓜尔佳氏和婆婆(载沣母亲、溥仪的祖母),让她们长跪永和宫大殿外。

回到家后,瓜尔佳氏感到非常委屈,因为溥仪成为大小就被慈禧抱到宫里,自己根本没有教育的机会,最后还要自己为此背锅。

她越想越气,就吞鸦片自杀。

相比之下,载沣的心态非常平和。他对复辟之事越来越冷淡,不管是日本人还是军阀蛊惑,他都能心静如水。

不仅如此,载沣还主动剪掉辫子穿上西装,这在当时非常难得。

因为还有不少遗老遗少穿着长袍,留着大辫子。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事变,将溥仪逐出宫,溥仪带着清廷遗民跑去天津当寓公。

而载沣没有随之前往,而是留在京城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1928年,北方战乱频仍,执掌京城的奉系退到关外。

一直跟溥仪一家保持密切联系的张学良,说服载沣带着全家到天津当寓公。

1932年3月溥仪在日本人的推动下建立伪满洲国之后,载沣依旧住在天津。

只是在1936年,载沣回东北待了前一个多月,这中间也没有参与任何政治活动,之后几十年如一日,继续当寓公。

载沣后来作为一个平民,作为溥仪的父亲,如果他移住长春去跟他的儿子在一起,在人情上是无可非议的。

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足见他已经彻底做到了远离政治。

1939年,载沣回到北平,居住在醇亲王府西花园。

新中国成立,北平换了人间后,载沣审时度势将王府出售,此后两年又两次搬家。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载沣的儿子、末代皇帝却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成为日本人手里的棋子,寄人篱下、受尽窝囊气。

当载沣与世无争在过着平静生活的时候,溥仪是提线木偶,任人摆布。

日本战败后,溥仪又被带到苏联,新中国成立后,溥仪不得不在战犯管理所进行为期9年的改造。

相比之下,还是老子载沣更高明,更会做人处事。

1951年1月23日,68岁的载沣与世长辞。

纵观载沣的一生,政治上他是失败的,这种失败也是他生不逢时。

因为改朝换代是大势所趋,历史车轮无法阻挡。

但是在为人处世上,他是成功的。

他拿得起放得下,坦然面对一切,经得住了诱惑。

虽然没有大富大贵的生活,但起码没有受辱,活得较为体面。

从这个意义上说,载沣何尝不是人生的赢家?

标签: 摄政王载沣 溥仪的身体被宫女掏空

  • 标签:摄政王载沣,溥仪的身体被宫女掏空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