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冉和白起(魏冉和白起地位哪个高)
在《芈月传》中白起的出场具有极强的戏剧性,他的出场形象是一个在狼群中长大的孩子,因为长期生活在狼群,所以他不会说话,就连饮食的方式也和狼一样,后来被义渠君收养,再后来跟随魏冉进了秦国军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只要他出战,就能战无不胜。
《芈月传》中白起出场剧照
【资料图】
当编剧在塑造一个人物形象的时候,自然不会是随意编造,都是根据史料记载从而进行再创造。在《芈月传》中白起以狼的形象出现,那是因为历史上的白起真的就像狼一样,他的战场杀敌就如同饿狼捕食,凶猛无比,而且还要把猎物吃干净。
白起剧照
一、千里马遇上伯乐
无论古今,在家长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都有不同的寓意。而白起名字的由来,是因为魏国名将吴起是白爸爸的偶像,所以白爸爸也给自己的儿子起名为“起”,希望他的儿子能像吴起那样能征善战,但是让白爸爸没想到的是,他的儿子能把他的偶像“排倒在沙滩上”。
白起十五岁就进了军营,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白起充分发挥自己在军事上的才能,屡立战功,从而成功引起了秦国将军魏冉的注意,一番了解之后,魏冉把白起调到自己身边,亲自培养。
千里马因为有了伯乐,所以才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白起被提拔为左庶长。
魏冉剧照
二、升官后的第一次用兵
白起的第一仗就是攻取韩国新城,混了多年,终于有了掌兵之权,有了机会自然就不能错过,于是他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新城,是韩国为了防御秦国,用了十五天建起来的一座新的城池。其速度就像是我国在2020年为了抗击疫情,临时建立起的火神山一样。但不同的是,速度虽然有了,但是质量却大打折扣。
白起领军出发后,途径函谷关,他让士兵们沿路捡树枝。到了新城后,秦军包围了新城,但是却不进攻,这是为何?白起不说,也没人敢问。几天之后,白起下令,让士兵们带着树枝到城南集合。面对秦军的突然集合,韩国急忙布置防守,准备迎敌。但是白起并没有下令攻城,而是让士兵们扔下树枝离开,这是闹得哪一出?所有人的脸上都写了一个问号。
“点火,烧城”,白起一声令下。原来如此!
围而不攻是为了观察这座新城的破绽,最终发现城南一侧就是“豆腐渣”工程,很快,经过大火的洗礼之后新城变残城,秦军冲进城内来了一场厮杀,韩军不敌,惨淡收场。
白起的第一场“演出”,圆满成功。奖励自然就是升职加薪,而秦国又是以军功受爵,白起也因此小赚了一笔。
三、一战成名
新城的失守,相当于韩国的大门已经敞开了一半。接下来就是伊阙,如果伊阙再失,不仅韩国危险,就连魏国也会遭殃,在这样的情况下,韩魏暂时结盟,一起攻打秦军。
这场战役中秦昭王原本打算让向寿为主将,但是在魏冉的一再建议下,秦昭王拜白起为将。此事也足以证明有一个伯乐是有多么重要,而白起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是匹千里马,这一战也让他一战成名,所有人都为之赞叹不已。
韩魏联军共计二十四万,而秦军只有八万。按照这个比例,所有人都认为白起捏了一把汗,但是白起却不以为然。
此战韩军为主力迎战秦军,魏军在侧翼应援。面对这样的阵势,白起也是轻松应对。
白起派出少量军队同韩军对战,并布置疑兵,摆出要攻韩的架势。然后派出主力部队,绕道奇袭魏国军队。当然,这一切瞒过了韩魏两家的主将,韩国时刻准备迎敌,魏军则是坐山观虎斗。
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就在魏军得意之时,发现自家军队已经乱了阵脚,由于魏军毫无防备,被杀的措手不及。在冷兵器时代,打仗主要靠的是双方的排兵布阵,而阵型一乱,则很容易垮掉。魏军军心大乱,四散奔走。
歼灭了魏军后,秦军从两侧和正面三个方向奔韩军而来,面对如此阵势韩军方寸大乱,面对秦军的猛烈夹击,韩军的十四万大军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时间,溃败而逃。
秦国得胜,但是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么?不,白起的战略就在于他的歼灭战,他不以攻城夺地为目标,而是以歼灭敌人的主要力量为目标。所以,白起对溃败而逃的士兵也绝不放过。在白起的战场上,打跑是不行的,打残是不够的,全部打死才是必须的。为此毛主席评价他:“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能出其右。”
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就这样落下帷幕,此战,白起杀敌二十四万,占领伊阙五座城池。而韩魏两国精锐丧失殆尽,短期内,无法再与秦国相抗。
从此白起之名,开始成为各国的梦魇。
四、结束语
白起的战略战术在将星云集的战国时期可谓是首屈一指,凌驾于众将之上。他在伊阙之战中,以少胜多,一战成名。在后期的长平之战中更是歼敌四十余万,使得赵国也难敌秦国。也正是白起的出现,使得秦国走上统一天下的大道。据统计,战国后期所有战役总死亡人数约两百多万,而白起一人就包揽了一半,因此被后世称为“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