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经济 >

张伯苓故居_教育家张伯苓生于天津

互联网 | 2023-04-23 17:14:02

关于张伯苓故居_教育家张伯苓生于天津 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张伯苓故居(教育家张伯苓生于天津)


(资料图)

老舍和曹禺都曾说过,“知道中国的人都知道南开,知道南开的人都知道张伯苓校长。”张伯苓创办了南开,堪称“南开之父”。“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吗?”这是1935年9月17日新学年张伯苓校长要求南开大学新老学生反省的三个问题。所谓开学式,就是迎接新生的开学典礼。

典礼上,学生们最期待的是校长的致辞。张伯苓校长经常利用这个机会向同学们宣讲南开精神。他的演讲很独特。虽然是带着天津话的“白话”,但是朴实深刻,很有感染力。在每一次“入学之一课”中,张伯苓讲得最多的就是为国为公,这是南开精神最重要的核心。张伯苓读到这里,不停地鼓励新老同学。

张伯苓是旧中国私立教育的典范。半个世纪以来,张伯苓历尽艰辛,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重庆南开中学,接手了四川自贡曙光中学。他以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兴学育人,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家,西方戏剧和奥林匹克运动的最早倡导者,被誉为“中国奥林匹克运动之一人”。张伯苓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海军军官学校,后获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他接受了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和桑代克的教育。

光绪二年(1876年4月5日)三月十一日,张伯苓出生于天津一个读书人家庭。原名寿春,字伯陵,后以其字成名。当时生活环境十分恶劣,从小目睹人民艰苦生活的张伯苓萌生了武力救国的想法。年轻时,张伯苓跟随严复就读于北洋水师学堂,并以之一名的成绩顺利毕业。正当张伯苓打算一展抱负的时候,他发现号称亚洲更大舰队的北洋水师在日本面前却无能为力。经过这次屈辱,张伯苓毅然弃军从文,想办教育救国。办学不易,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没有 *** 资助,张伯苓只能四处集资。不管他是军阀还是乡绅,总是来者不拒。当时有人抱怨他的做法,但他说为了教育兴国,可以不拘小节。

张伯苓的教育生涯始于他受雇于严范孙的家人。天津著名教育家严范孙主张改革封建教育,创办新式学堂。颜和张有着相同的思想,都热衷于教育救国和培养新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伯苓暑假东渡,亲眼目睹了日本明治维新后的盛况,领略了日本对教育的重视、办学规模和教育方法,深受启发。光绪三十年(1904年)五月,经过四个月的仔细考察,他回到中国,决定创办一所中学。他又将颜、王合并,成立“私立中学”(南开中学)。从此,他结束了家庭教师的职业生涯,成为了学校的督学。

1907年,张伯苓向天津名士募集26200元,用天津乡绅捐建的城南十亩低地新建校舍。学校正式更名为私立南开中学。张伯苓和严范孙决心在南开中学的基础上创办大学。他们在20世纪10年代中期开始酿造。张伯苓为此赴美学习考察,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了一年多的教育理论,心理准备也比较充分。民国末(1918年)从美国回到天津后,开始筹措办学经费。民国八年(1919年)春,大学楼建成。1922年3月,南开大学新建了一座教学楼,名为秀山堂。在新校舍的之一次启用仪式上,张伯苓就他创办南开大学的宗旨——学剿愚救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可以了解真相,提升自己的人格。

1937年7月,日军通过南开对面的一所日本学校开始轰炸南开大学。南开大学的被毁,是抗战以来中国之一所被扼杀的高等学府。辛辛苦苦经营了30多年的学校,短短三天就变成了一片废墟。张伯苓在重庆未雨绸缪修建的校园,终于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北大、清华、南开)的成立提供了条件。南开学校系列是张伯苓和严修为推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而创办的一系列学校。学校的校训是“公道自在人心,日新月异”,“南开人”的治学精神。并以“容止的座右铭”作为学生外表和行为的标准。包括:南开大学、天津市南开中学、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原南开女子中学)、重庆市南开中学、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南开大学附属小学、原南开小学(被日军轰炸但未返校)、曙光中学等。

张伯苓说:紫白色是南开的校色。“紫色”是象征“高贵”的颜色。他还幽默地说:“朱子官都是读书人。”“白色”是一种象征“纯洁和正直”的颜色。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生活环境中的颜色对人的情绪有影响。紫色和白色象征性地要求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和正直的品格,这也具有审美教育的心理作用。张伯苓故居位于和平区大理路78号,天津原英租界新加坡路39号。张伯苓故居建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是砖木结构的三层英式别墅,机器砖墙,坡屋顶,属于不拘一格的建筑风格。内部装修采用菲律宾原产的木地板、门窗、楼梯,并配有巴洛克式壁炉。装修很精致。房前屋后都有宽敞的庭院,种着名贵的花木,环境优雅。

在南开大学的校园里,有一个安静的地方,用来记住,记住,记住南开历史上更大的骄傲。南开学校系列创始人张伯苓及其夫人的骨灰安放于此。张伯苓于1951年2月23日逝世。他生前曾留下遗愿,将他安葬在南开校区。38年过去了,骨灰换了5次,他却始终没有如愿以偿。甚至有一次张伯苓的名字从南开校园消失了。1989年,在老南开校友的努力下,张伯苓的骨灰搬进了南开校园。

标签: 教育家

  • 标签:教育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