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经济 >

国子监孔庙_关于孔庙和国子监的历史知识 _环球观天下

互联网 | 2023-06-05 17:11:52

哈喽小伙伴们 ,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个小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接触到国子监孔庙_关于孔庙和国子监的历史知识 方面的一些说法,有的小伙伴还不是很了解,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国子监孔庙_关于孔庙和国子监的历史知识 的相关内容。


(资料图)

国子监的孔庙(关于孔庙和国子监的历史知识)

近日,《北京晚报》60周年展览在夫子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行。在回顾《北京晚报》记录的城市变迁的同时,游客被夫子庙和国子监浓郁的文化氛围所吸引。

元明清时期,夫子庙和国子监是两个不同的建筑,但实际功能是一体的。它们是帝王祭祀孔子的地方,是古代学生的更高学府,是古代教育的核心环节。

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人们可以感受到千百年来文人学者对先贤的尊崇。

01

—孔庙和国子监—

寺庙崇拜孔子国子监是更高学府。

该寺始建于1302年,当时是元朝。元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后,在规划元都时,将夫子庙规划在今安定门内大街以东,雍和宫大街以西,方嘉胡同以南,其最北端紧靠城墙的地区。在那些日子里,这整个地区是寺庙研究和相关附属物的土地。

孔庙国子监自元代建立以来,就是皇室祭祀孔子的地方,元明清都是如此。在这里,皇帝代表着国家的礼仪、教育、文明和教育(教化)。每年春秋,皇帝都会在这里祭拜孔子,或者派大臣代其向国家的幼幼资源网祭祀。

孔子的出生地是山东曲阜,但曲阜是孔子的家庙,而北京的孔庙是国庙,是代表国家祭祀的特殊场所。

历代皇帝登基后,除了去朝廷管理政务、宣读奏章,最多的活动可能就是祭祀了。《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于牺牲与荣”,牺牲就是牺牲,牺牲之一。

那么皇帝在祭祀上是怎么做的呢?他要进行三种祭祀。

自然崇拜

一种崇拜是自然崇拜,即皇帝崇拜天地、日月、农民。北京的九坛八庙是皇帝崇拜自然的地方。

祖先崇拜

第二是祖先崇拜。作为皇帝,他也要祭祖。历代祭祀先帝的地方都是在帝王庙里,在北京白塔寺的东边。祭祖在祠堂。

文化崇拜

三是圣贤文化崇拜。如上所述,在国子监孔庙祭祀孔子。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听起来是两个名字,其实是一体的,儒佛结合,儒佛结合,形成了中国古代庞大的教育教化体系,而这个体系的中心就是国子监,也就是北京的孔庙。

孔庙现在还有三个院落。很多人觉得最后一个是崇圣寺。其实崇圣寺后面还有一个:汉宫寺。该寺占地23000多平方米,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夫子庙在创新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尝试:2010年,编制推出了《大成礼乐·古典乐舞表演》。2015年,夫子庙“中华礼乐文化展演进校园活动”启动,在北京10所学校进行了20场公益演出。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孔庙还对碑林进行了整修。说到碑林,很多人都知道Xi安有一座非常壮观的碑林。但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更大也是唯一的皇家碑林就在北京的孔庙——国子监。

2011年,碑林展示区共有239座帝王碑进行了全面修缮,这也是孔庙国子监博物馆的瑰宝。所谓御碑,就是皇帝赐给夫子庙国子监的石碑。皇帝把文字刻成碑后,放在这里供奉。其中规模更大的一组碑刻是十三经石刻189件,是乾隆皇帝在位的1791年完成的一项“文化工程”,历时三年多。石碑上刻有180多部儒家经典,远远望去,蔚为壮观。而且每块石碑都很完整,选料也很好。刻的字都是小楷。这些都是“国宝级”文物。

国子监是元明清时期的更高学府。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太学,伴随着科举制度。

至于国子监,有人认为是古代学生考试的地方。其实国子监不是考场,考场在贡院。国子监是更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清华。同时,它还具有管理教育的职能,因此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高的地位。

国子监占地29000多平方米,夫子庙和国子监合计52000多平方米。国子监是之一批国家安全单位。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包括国子监在内的60个国家安全单位。夫子庙于1988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这是北京夫子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由两座国宝级古建筑组成博物馆,在世界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02

—国子监的中心建筑—

天地,帝王之尊”。

国子监这组古建筑群的中心建筑是碧雍殿。

国子监碧雍殿是皇帝讲学的地方,皇帝在这里讲学布道。从碧永楼本身来看,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寓意:楼四面环水,东西南北四桥。皇帝坐在中央讲学,其内容通过水和四桥传递,象征着皇帝开悟的恩典到达世界各地。

皮雍和中和殿外形相似,但走进皮雍殿,你会发现一个区别:皮雍殿没有柱子,用的是一种非常敞开式的特殊吊顶沉箱。方正堂明亮,一览无余。为什么是这样的设计?因为功能特殊——皇帝要在这里讲学,所以不能有遮挡。

皮雍殿建于乾隆年间1783年,和珅、柳永等人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个建筑很好的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天人合一。

按照我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地标应该是国子监里的皮雍殿,也应该是“国学”的象征。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首先要想到国子监的皮雍殿。

以和谐规范的建筑,就是只有皇帝才能享用,其他人不能使用。使用它是违反礼仪的。

国子监里的皮雍是皇帝讲学的地方。虽然里面没有柱子,但是采用了刮角和架设海梁的方式,把重力分解到外面。很科学。

龙提倡修建皮雍,也是有重大意义的。

西周时期,就有了早期的官学。皇帝要给贵族子弟上课,上课要有位置,于是有了“皮雍”二字。《礼记》说“大学士在郊,皇帝说皮庸,诸侯说盘贡”。进入也意味着进入学校。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早期作为皮用的建筑都没有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在国子监重修皮雍,对后世有重要作用。皇帝在皮雍讲学也是文化传承,一直延续到现在。

现在外友友资源网有些国家元首是之一次访华,大部分被安排在清华、北大演讲,其实是皇帝在国子监皮雍演讲的延续。

03

—北京孔庙的核心建筑—

成殿匾多。

大雄宝殿是北京孔庙的核心建筑。最早的“大成”一词是孟子在评价孔子时提出的,意思是孔子是一个“大师”,有非常高的才德知识。

无论是京中孔庙,还是地方孔庙,都有大成殿,里面供奉着孔子的牌位,其次是“四对”(颜回、兖州公、孔伋、郭毅公、郭城公、宗盛公、邹国公)和十二圣贤的牌位。

除了大成殿之外,夫子庙东西殿的侧厅里还供奉着一些圣贤学者。作为国家寺庙,北京孔庙有150多位先贤,那里有供后人祭祀的牌位。这样的对皇帝本性、祖先、圣贤文化的崇拜(在孔庙里)统一在孔庙里。而且在以故宫为轴的中轴线东侧,南有天坛,北有地坛,中间有夫子庙。天坛、地坛、夫子庙基本在一条线上。这种建筑布局本身就是天、地、人的统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

夫子庙又叫孔庙,又称先师庙。夫子庙国子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就是说学完之后会建一个庙,学生拜孔子。这个传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到了汉朝,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他正式将孔子思想确立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自汉代皇权牢固确立后,孔子的思想不得不重新整合为教育和教育臣民的思想,延续了两千多年。

明清时期,皇帝非常重视孔庙祭祀。清朝的康熙皇帝,从小就学习儒家经典。康熙皇帝登基后不久,就为孔庙题写了匾额,称孔子为“万世楷模”。康熙死后,雍正帝继位,照常题写匾额。这一规定一直延续到宣彤皇帝。皇帝题写的匾额都在夫子庙的大成殿里:康熙皇帝的年号是“千古名师”,雍正帝的年号是“无活人”,乾隆皇帝的年号是“接天地”……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皇帝登基后,在孔庙上题写了匾额,并悬挂起来。全国各省、州、县,凡有官学、孔庙的地方,都要悬挂此匾。挂匾显示了孔子对社会的贡献,匾也是中国治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04

—孔子的“雅”—

汉武帝以后,历代皇帝都要拜孔子。

为什么自汉武帝以来,当一个政权已经建立并稳定下来,或者经过调整之后,统治者还要重新审视它,用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儒家思想是怎么产生的?这是为了分析孔子是如何“脱俗”的。

孔子生于春秋时期,其父周是后羿的医生,后羿是当时贵族朋友和优秀资源的最后一个家族。在杨之战中,他为立下了汗马功劳,鲁国君主封他为夷大夫。

周大爷一生结了三次婚,娶了三个老婆,大老婆生了九个女儿,没有儿子。后来他又娶了一个小妾,生了一个儿子叫伯尼。孔子是仲尼,排名第二,所以孔子在特殊时期也被称为“孔老二”。

由于孔子的父亲是医生,又是贵族,孔子得以上学接受教育,为他最终掌握六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孔子的父亲去世后,他的母亲把孔子从羌邑带到了鲁国的首都曲阜。曲阜当时是周公姬旦的封地。周公的儿子来这里做君主时,给鲁带来了大量的古董、古籍和周朝的教仪,为孔子在曲阜学习各种知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孔子从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县令)开始做官,当时孔子51岁。此后,孔子先后做过大臣空和牧羊人,最后做官做 *** 。在此期间,他推行了自己的一些政治主张。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他认为当时礼崩乐坏,希望恢复周朝的礼制。但是那些文人贵族不接受,孔子只好辞职。

辞职后,54岁的孔子开始周游世界。孔子从鲁开始,一般到魏、曹、宋、齐、郑、楚等地。从54岁到68岁,孔子带着几个亲近的弟子,花了十四年的时间周游列国。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接受弟子办学,同时向诸侯国君主宣传其仁政、德治的政治理念。但他处处碰壁。68岁时,鲁国国君又把他请回来,封他为国老。这个时候,孔子开始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经验,同时完成了一系列的事情,包括修订礼乐、选诗选书、《春秋》和赞美《周易》,直到去世。

"

孔子生前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十之五我立志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七十而为我所欲,不逾矩。”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根据他生前的一些思想和对话,编撰了一本书——《论语》。这本书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

孔子一生取得了许多成就。比如30岁办私塾,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孔子开办私塾,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结束了教育垄断,让一些贫困儿童接受教育。

68岁时,孔子回到鲁身边,整理出唐、等,包括一些以鲁为原型的伟大事迹,通过弟子们流传下来。这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孔子死后,鲁国君也很悲伤,亲自写了一篇悼词悼念孔子。孔子的弟子们也纷纷前来悼念,并编书传承他的思想。

标签: 国子监 孔庙 知识

  • 标签:国子监,孔庙,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