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经济 >

上海市地图全图大图 港口码头建设滞后等畸形发展态势

互联网 | 2022-11-11 10:18:13

民国时期,上海城市发展计划最早发端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上海特别市政府决定将北邻新商港、南接租界、东近黄浦江,地势平坦的江湾一带(约460公顷)划为市中心区域,以独立于租界之外,建设成为大上海的近代化城市新区,彻底解决因租界与国民政府管辖区相互分割造成的市政设施各成系统、道路交通不畅、货物运输不便、港口码头建设滞后等畸形发展态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同年八月,成立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负责具体计划建设事务。到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前,特别市政府依照大上海计划修建了其美路(四平路)、黄兴路(北段)、浦东路(浦东南路、浦东大道)等道路,市政府大厦、图书馆、博物馆及虬江码头第一期工程也已完成。但随着上海沦陷,建设计划被迫停止实施。

伪上海市大道政府成立后于1938年9月设伪上海市复兴局,在日方派出的港湾和都市计划专家参与下编制了《大上海都市建设计划》(后改称《上海新都市建设计划》) ,该计划范围以苏州河口为中心,半径十五公里,面积约5.74余万公顷。仍按照原上海特别市政府编制的《大上海计划》所规划的新市中心区为中心,将新市区划分为第一住宅区(高级住宅区)、第二住宅区(普通住宅区)、第一商业区(商业及旅馆等)、第二商业区(游乐场等)、第一工业区(轻工业)、第二工业区(重工业)、工业特别区(军事工业)、公共地区、仓库地区和杂居地区等十类不同的功能区。到日本战败前,部分区域的市政工程及军事、交通运输等相关配套设施已建成;日本投降后,这一计划亦随之夭折。

1939年(昭和十四年)7月,位于上海文路(即“文监师路”,今虹口区塘沽路)280号日本人开设的日本堂书店出版了一张《最新大上海地图》,这是日人编纂的少有的展示了新市中心区面貌的上海地图。地图呈一全开(110CM×80CM)超大幅面,折叠后装入十六开大小的封套内。杉江房造(日本堂书店经理)著作兼发行,森武久制图,单面彩色印刷。比例尺1:2.4万(线段式比例尺以日本里、公里、英里三种标示)。其范围北起宝山,南达龙华;东至浦东,西抵真茹。左上方插入“上海主要部详图”一幅,比例尺1:1.6万。

图中专门标出了新市中心区界线,由北至西沿吴淞口宝山、杨行、庙行、江湾一线直抵黄浦江岸沪江大学北侧,大致包括今杨浦区中北部、宝山区东南一部及虹口区北部等地,面积约80平方千米,这也大致与日伪的第一期计划建设面积(7750公顷)相当,而虬江码头附近、中心区(新市中心)、吴淞镇一带为重点开发建设区域。在单列的“新市街凡例”中用橙黄色表示商业地区、桃红色表示工业地区、淡绿色表示居住地区、桔红色表示杂居地区、棕色表示仓库地区、绿色表示公园,同时还绘出了新市街计划道路和预定铁道线路。

为实施计划,日伪当局大肆征收土地,修建宿舍、住宅、医院、军营、机关等,安排日本军民入住、办公。据统计,到1940年3月,建成公寓计有405栋,居住日人684户。其次,大规模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敷设道路,开挖港口,增筑码头,妄图把上海变成一个掠夺我国大量原材料和输出物资的中心和枢纽;其主要工程一是开挖浦江下游,建吴淞大港,停靠万吨货轮;二是扩改建虬江码头(中央码头),并清理下游蕴藻浜,使之能停泊四千吨船只;三是开挖直通纪王庙的运河,连接嘉定水路;四是修建联接吴淞港及虬江码头的四条引入线及临时铁路,以便于水陆联运;五是修建15~100米宽纵横干道用于连接新市中心与各个重要部位或设施。地图出版当年,部分建设竣工,但多数仍在进行或计划中,例如不少道路都是虚线表示的计划道路线,以及没有黑白相间的单色预定铁路线。

附图“上海主要部详图”,着重涵盖了公共租界北区、东区及毗连的界外地区,亦即今虹口区所在区域。一二八事变后,该地被日军控制,虹口遂成为日本人为所欲为的“国中之国”,除大量日侨涌入,日方一些重要政治经济军事机构的总部及其主要分支多设于此,如陆战队本部、陆战队医院、兴亚院联络部、海军俱乐部、海军武官宿舍、海军特务部、海军下士集合所、上海特务机关等等。特别是位于狄思威路(今溧阳路)1177号的上海特务机关,隶属日军陆军总参谋部情报部,曾指挥间谍川岛芳子在上海广泛搜集情报,还伙同关东军参谋部共同策划了一二八事变。汪伪政府上台后,改称上海陆军联络部。

地图外封书有“军特务部御检阅济、新市街改正地名入”两行文字,所谓“军特务部御检阅济”意即由“军特务部”审查完毕允许出版,这个“军特务部”具体所指尚不明确,该图出版时,驻扎上海的日本侵略军是华中派遣军所属第十三师团,派遣军司令部驻南京,司令官畑俊六;地图出版当年九月,日军大本营下令撤销华中派遣军建制,所辖部队第十一军和新编第十三军等直属中国派遣军(第十三军驻扎上海)。那么此前对地图出版进行审核和检查事宜的大致应由派遣军特务部或十三师团特务部负责实施。

而“新市街改正地名入”,则是在侵略者的授意下,日伪当局将街道等的原中式名称,尤其是新市中心的已建成道路,纷纷篡改为日式名称。如市政府周围的街道,篡改成日式名称的就有仓永通(今淞沪路)、长谷川路(今闸殷路)、特务路(今翔殷路)、兵监路(今世界路)、仙台通(今国济路)、静冈通(今国光路)、松井通(今四平路)、加纳通(今黄兴路)、金泽通(今民京路)、岐阜通(今国京路)、近卫通(今国和路)、东光通(今清源环路)、乃木通(今恒仁路)、北二条通(今民府路)、北三条通(今民壮路)、北四条通(今民彝路)、北五条通(今民约路)、北六条通(今民庆路)、北八条通(今宁城路)、南一条通(今政治路)、南二条通(今政府路)、南三条通(今政德东路)、南四条通(今政立路)、南五条通(今政衷路)、南六条通(今政通路)、南七条通(今政扬东路)、南八条通(今政益路)、南九条通(今政旦东路)等等,达数十条之多。此外,在今翔殷路(特务路)与淞沪路(仓永通)相交的十字路口命名为“五条ヶ辻”,今闸殷路(长谷川路)与淞沪路相交的十字路口命名为“星ヶ辻”。复兴岛被篡改作“昭和岛”。

地名往往是一个国家彰显其领土主权的符号和象征,有着体现民族尊严、维护领土完整的重大意义。侵略者处心积虑地修改地名,就是为了切断地名文化的历史脉络,抹掉沦陷区原有的地名记忆,含而化之,达到长期占有和控制别国领土的险恶目的。

《最新大上海地图》其后连续再版数次,且随着“新都市建设计划”的推进作了适时的更新和修订,大约到1943年下半年仍有再版的记录。该图的编纂体例和模式在当时颇不多见,有别于大多局限于租界范围的地图,对战后沪上的地图出版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标签: 中国地图

  • 标签:中国地图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