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战役(珍宝岛最后归谁了)
按:1969年的中苏珍宝岛之战,是大国博弈背景下一次并非偶然发生的冲突。此战规模虽小,却影响巨大,对中国和世界的格局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谓小仗改变了大格局。本文试图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尽可能客观地探讨这场战斗的前因后果。欢迎批评指正,欢迎讨论交流。
1、战斗胜负:中方小胜,目的达到
伤亡情况:珍宝岛两次战斗的规模都不大,3月2日的战斗是连级规模,3月15日的战斗是营级规模,但都是硬碰硬的较量。两次战斗,双方投入的兵力基本相当,但苏方在一线动用了大量T-62坦克和装甲车,中方则主要是用火箭弹和无后坐力炮等轻武器反击。苏军的装备水平远高于中方,但中国军队的战术水平要略胜一筹。
(相关资料图)
双方的伤亡情况,目前很难找到准确的数据。在两次战斗中,苏方公布的是阵亡55人(一说是58人),中方公布的是牺牲32人,中方的战斗伤亡人数略少于苏方。整个珍宝岛冲突期间,中方共牺牲71人,包括在战斗中牺牲的人数、抢夺T-62坦克过程以及战斗之后事故等全部牺牲人数,仅抢夺T-62坦克就牺牲了36人。
战斗胜负:战斗结束之后,双方都宣布获得了胜利。这也是边界冲突的惯例。因为边界战斗结束后,只要双方部队退回到进攻前的位置,双方都可以宣布已方胜利。但中方以同等规模的军队和明显落后的装备,勇斗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并略占上风,尤其是3月15日的战斗,双方都动用了正规军参战,中方三次打退苏军的主动进攻,无疑是取得了绝对的胜利。
由于装备差距,我军虽然付出了伤亡代价,但发起反击作战的目的全部达到:迫使苏军退出了珍宝岛,迫使苏联停止了边界挑衅,打破了苏联对争议岛屿“既成事实”的占领并同意边界谈判。苏军三次有组织的进攻均被击退,战斗伤亡也多于中方,感觉在全世界失了“第一军事强国”的面子。当年8月13日,苏军在新疆铁列克提地区出动直升机、坦克、装甲车以及步兵300余人,偷袭中国一支边防巡逻分队。由于众寡悬殊,中方巡逻队38名官兵全部牺牲,苏军以此找回一些面子。
2、影响巨大:中国从此转向
深远影响:珍宝岛之战规模虽小,但影响巨大。此战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苏、中大三角关系开始形成,中国成为美苏之外的第三极。
首先,中国与苏联这个东方阵营的“老大哥”彻底决裂,并直接导致了东方阵营的分化,中国从此摆脱了“阵营”的束缚。
其次,中国的对外政策开始发生重大转变,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不再特意站队,独立角色开始真正体现。
第三,珍宝岛之战成为中美关系的转折点,双方的敌对关系开始缓和,出于共同对付苏联的需要,美国开始向中国发出缓和关系信号,中国对此也做出了积极回应,最终促成了1972年2月的尼克松访华,成为表面上仍然敌对、实质上相互联手的战略盟友关系,对西方开放的大门也就此打开。
第四,全球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由于中国的“出走”,东方阵营的力量不得复从前,一些东欧国家开始游离,苏联为了维护东方阵营的“团结”,不得不增加对这些国家的投入,国力逐渐被消耗,并最终走向衰落;美国在中国或多或少的帮助下,从越战泥潭中成功脱身,国力逐渐恢复,在全球争霸中开始占据上风;中国则成功打破封锁,开始融入全球体系,综合国力和全球影响力持续上升。
重大意义:珍宝岛之战是大国博弈背景下一次并非偶然的冲突,表面上是领土争夺,实质上是通过战争解决战略问题,其背后是国家宏大和长远的战略利益,规模很小的珍宝岛反击战的重大意义即在于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对外战争中,珍宝岛之战对中国和世界格局的影响仅次于抗美援朝战争,远大于之前的中印战争和之后中越战争,尽管这两场战争的规模要大的多。总之,珍宝岛之战对中国的未来走向和世界格局,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小仗改变了大格局。
3、中苏缓和:已是沧桑巨变
珍宝岛之战后,中苏关系势成水火,在各个领域都紧张对峙。直到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关系才开始缓和,并于1987年2月开启了双方的第三次边界谈判。
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宣布关系正常化。这是自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以来,时隔30年后苏联一号人物首次访华。经过30年论战和对峙,双方均已物是人非,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第10年头,而苏联因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而摇摇欲坠。此次访问两年后,1991年12月25日,曾经无比强大的苏联宣告解体,从此分为15个国家,其主体部分由俄罗斯继承。
但此俄罗斯与沙皇时代的俄罗斯领地已大不相同,中俄边界基本上只存在于东部了(中俄西部边界仅58公里),原来中苏的西部边界,主要变成中国与塔吉克斯坦(414公里)、吉尔吉斯斯坦(858公里)和哈萨克斯坦(1533公里)三国的边界。
苏联分为15个国家示意图
4、边界划定:300多年争端画上句号
1986年7月28日,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发表讲话,其中提到解决中苏边界问题,宣称要按照国际惯例、以主航道中心线划分双方东段边界线走向,希望“不久的将来,中苏边界成为和平友好的边界”。
此举是向中国发出明确的缓和信号。中方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同意恢复边界谈判。1987年2月,中苏开始第三次边界谈判。这次谈判,基本沿用了双方1964年第一次边界谈判的成果,并于1991年5月16日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除黑瞎子岛和阿巴该图洲渚(也是苏联在1929年中东路事件中占领的)两个地块外,其余约4200公里的边界线走向均已确定。
双方在协定第3条约定,继续谈判解决遗留两个地块的边界走向问题。此后,双方继续进行遗留地块的谈判,但中国这时的谈判对手已经不是苏联,而是俄罗斯了。2004年10月14日,中俄双方华签订《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确定了1991年中苏边界协定遗留的黑瞎子岛和阿巴该图洲渚的边界走向,黑瞎子岛的一半、巴该图洲渚的五分之三划归中国。
另外,中苏第三次边界谈判也包括边界西段,但西段边界的谈判尚未结束,苏联就解体了。这样,从1992年开始,在中苏西段边界谈判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分别与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国进行西段边界谈判,分别在1994、2004、2008、2011年完成谈判,最终全部勘定了西段边界。至此,自17世纪沙俄东进,开始与清朝发生边界冲突、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以来,双方长达300多年、历经几朝几代的领土争端,算是彻底解决。
5、后记: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珍宝岛之战已经过去50年。这50年的风风雨雨,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苏联1991年解体后,作为承继主体的俄罗斯,经历了10多年的波动,虽然没有大乱,但经济严重下滑,国力大为削弱,由“两超”之一沦为二流国家。美国在与苏联的对抗中大获全胜,开始独霸。中国已成功融入世界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持续上升。当年的美苏中、今天的美俄中“大三角”关系,仍然是世界格局中的最主要力量。
回顾过去50年的三方关系演变:中美因共同抗苏而联手,因经济互补而融合。但目前,两国之间这些共同的战略利益已经或正在消失,双方的关系由盟友、伙伴、竞争对手又回到对抗。中苏(俄)因控制与反控制,而由盟友走向敌对,又因共同对抗美国“一超”的需要而相互联手。大三角关系似乎走过了一个轮回,但三国的国力有升有降,均今非昔比。
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未来三国关系如何演变,仍然受国家利益和全球格局所驱使。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以其科技、经济和军事优势,仍将全球独霸;俄罗斯正从苏联解体的阴影逐步恢复,但外有强敌环伺、内有矛盾,其复兴之路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在大三角关系中,扼制中俄将是美国长期的既定策略,扼制的重点肯定是正在上升的中国。因此,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俄联手以应对美国扼制将是常态。但无论如何,做好自己的事,真正强大起来,我们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