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陨石的资料(识别陨石的正确思路与方法)
【资料图】
因为陨石与地球岩石有相似之处,导致识别时产生困惑。在百度上去寻找答案,被误导后更是刻舟求剑、以自我想象去对号入座,始终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那么,识别陨石从哪里入手?
石陨石
首先,陨石与地球岩石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并非截然不同。来自宇宙的陨石具有较高的振动频率,具有吸聚和释放宇宙能量的特性。
地球岩石没有经过摩擦燃烧,没有特定的熔壳与撞击切削特征,更没有陨石的空气动力学形态,也没有无限循环的能量特性。陨石与岩石的相同点是都具有岩石的属性。陨石与地球岩石的不同还在于,陨石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丰度远远高于地球岩石。地球上的岩石和泥土经过漫长岁月的人类劳作,逐渐丧失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从农田开垦与动植物循环往复的吸收与利用。
石铁陨石
这里要着重说明氧化镍含量的错误论断。陨石爆炸的程度剧烈,爆炸的大,甚至是多次爆炸,这样的陨石中氧化镍元素的含量就会高一些;反之,如果爆炸的等级小,规模小,甚至是擦肩而过的情形,其所产生的陨石内部氧化镍元素就会非常少。事实上,某些金属陨石因为高空爆炸规模大,内部所含氧化镍元素丰富。如:铁陨石。
石陨石
大量的各类陨石,以翔实的数据证明:绝大多数的陨石中氧化镍元素含量极低。过去流传的5%氧化镍元素仅适于部分铁陨石数据,近乎99%以上的陨石氧化镍含量为50PPM,也就是说大部分的陨石氧化镍含量不是百分比,而是百万分比。
任何星体的碰撞和爆炸规模与程度,是偶然的,绝非都是按照标准化进行的。用一个固定的氧化镍元素来衡量是否陨石本身就是不正确的。陨石爆炸,程度大小,都是客观和真实的。
磁性、吸磁性的石铁陨石
其次,我们要从大量的实践中认识到陨石的外部特征,高温热熔、畸变、撞击切削痕迹、气印、熔壳、熔流线等空气动力学特征是识别陨石的入口。
陨石撞击切削理论概述:
陨石在太空中经过多次爆炸之后,在高温燃烧和摩擦的作用之下,在高空悬浮和陨落过程中,因高温热熔条件和程度不同,在多次爆炸的前提下,先期热熔的陨石遭遇后期陆续爆炸陨石碎片的撞击后,因后期爆炸陨石碎片的密度、形态、体积等因素,导致先期爆炸热熔陨石被撞击和切削,而呈现各种特定的痕迹与形态。
陨石爆炸后的形态,既有高温热熔特征,又有空气动力学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陨石的形态可以区别于地球岩石,特别是陨石的撞击切削特征,更是建立在高空、高温、悬浮、热熔畸变的前提下。被撞击切削后的陨石,因其热熔程度的不同,其切削痕迹呈现:表层撞击与深度撞击和表层切削和深度切削特定痕迹。
石铁陨石
把握陨石的撞击切削痕迹特征,可以避免因陨石色彩、陨石熔壳、陨石密度、陨石磁性、陨石氧化镍元素含量因素的缺失,而迅速和判定是否陨石。在通过初步观察和判断后,陨石收藏家或者爱好者,在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决定,是否要求作出元素分析?是否需要知晓其中的有害元素与放射性元素?进而根据需要去决定是否需要检测其振动频率(能量)的高低。
振动频率51000赫兹的六方晶系陨石钻石夜明珠
再次,通过专业的仪器鉴定,陨石具有较高的振动频率(能量)。某些陨石具有超声波振动频率。这既是鉴定陨石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在陨石养生应用时需要参考的重要数据。
晶体火星陨石
把握陨石的撞击切削痕迹特征,可以避免因陨石色彩、陨石熔壳、陨石密度、陨石磁性、陨石氧化镍元素含量因素的缺失,而迅速和判定是否陨石的问题。在通过初步观察和判断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决定,再决定是否要作出元素分析?是否需要知晓其中的有害元素与放射性元素?进而根据需要去决定是否需要检测其振动频率(能量)的高低。
稀土陨石
对于陨石的认知,很多人被动的接受了那些在陨石界流传已久的“标准”。在这些“标准”中,陨石被呆板的界定为:陨石的颜色应该是黑色的、陨石一定要有一毫米厚度的熔壳、陨石一定要有磁性、陨石不能有分层、陨石不能有孔洞、陨石应该含有丰富的氧化镍元素等等。
生命细胞陨石
这样的“标准”对于陨石初学者和爱好者而言,具有极大的误导作用,在很长的时间内被当做是权威的和正确的标准和理论。然而,真正的陨石收藏家与爱好者,在实践过程中却发现很多陨石并非如上述“标准”那样,绝对化和统一化。我们要从盲目的迷信“标准”到开始反思与自我探索,进而质疑,最终揭开这些伪“标准”和“理论”,开启了陨石文化研究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