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妥玛拼音(韦氏拼音)
(资料图)
众所周知,北京大学的英文翻译不是Beijing University,而是Peking University,这个翻译是源于威妥玛拼音法,并为社会广泛使用。
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生于1818年,威妥玛自1842年跟随英军到中国后,在中国工作生活43年之久。1854年太平天国期间,由于清政府未能有效管理上海海关,英、法、美联合接管了上海海关,威妥玛被委任为上海海关第一任外国税务司,并负责对来自英国本土的海关人员进行汉语培训,1866年升任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1869年至1882年任英国驻华全权公使,1883年返回英国,1888年起在剑桥大学任教授,讲授汉语,直至1895年逝世。
威妥玛与《语言自迩集》
1867年威妥玛的《语言自迩集》出版,这是威妥玛用了8年时间撰写的汉语教科书,最大贡献是用拉丁字母写汉字地名的方法,也就是威妥玛拼音。
《语言自迩集》是一部容量巨大的作品,它的重要价值既是北京话口语实录描写及汉语语法研究之集大成的著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开拓意义;又是一部注重现代汉语口语教学并用拉丁字母注音的对外汉语教材的开先河之作,成为西方人学习中国汉语的主要教材。
威妥玛式拼音最大的优点是减少了音符的数量,力求各个音符的一致性并近似英语的发音,从而达到经济、一致的原则。
1892年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1845-1935)在编撰《华英字典》(Chinese English Dictionary)中,对威妥玛的标音系统又略加改良,形成了“ 威妥玛—翟理斯式”(Wade-Giles)拼音。
翟理斯与《华英字典》
威氏拼音诞生之后成为中国地名、人名及事物名称外译之译音标准,并被中国社会所承认,广泛地运用于邮政电信、海外图书馆中文藏书编目、外交护照之中文人名及地名的译音。
1906年春上海举行了“帝国邮电联席会议”,为了适合打电报的需要,会议决定,以翟理斯所编并在1892年上海出版的《华英字典》初版中的拉丁字母拼写法为依据,也就是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对中国地名的拉丁字母拼写法进行统一和规范。
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是建国至今唯一未被修改过的法案。
汉语拼音推行之后,威妥玛拼音法基本不再使用,但有很多习惯用法,主要应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很多地名的英文翻译得以保留。如: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的英文校名。
二是为保证历史的延续性,许多享誉海内外的品牌依旧使用。如:茅台酒(Moutai),中华烟(Chunghwa),张裕葡萄酒(Changyu),青岛啤酒(Tsingtao),京剧(Peking Opera),等等。
三是有些使用威妥玛拼音的专有名词已被吸纳为英文的外来语。例如:易经(I Ching)、清明节(Chingming Festival)、功夫(Kungfu)、太极(Taichi)、宫保鸡丁(Kungpao Chicken),等等。
四是在西方的学术界,某些历史名人的英文拼写方式也采用了威妥玛拼音。例如:孙中山(Sun Yat-sen),毛泽东(Mao Tse-tung),蒋介石(Chiang Kai-shek),宋庆龄(Soong Ching-ling),宋美龄(Soong May-Iing),等等。这是需要特别留意的,有些文章在把这些人物译回汉语时就闹过笑话,例如把蒋介石译成常凯申。
简而言之,威妥玛拼音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体现。
1906年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藏书室内景一
1886年,卸任回国的前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将个人藏书赠与剑桥大学,其中包括中文书八百余部、满文书(及满汉合璧本)一百余部。此前剑桥大学图书馆的全部中文藏书不超过十种。威妥玛的赠书被安置在图书馆中文部藏书室。
1898年,威妥玛的后继者,剑桥大学第二任汉学教授翟理斯编纂出版《威妥玛文库汉文满文书目录》。
1915年,翟理斯又推出《威妥玛文库汉文满文书目录补编》,对威妥玛的藏书做了全面的梳理和介绍。
1906年6月翟理斯邀请剑桥大学图书馆W. F. Dunn先生来拍摄。在拍摄之前,翟理斯想起5月24日大清的载泽公爵参观了藏书室,受到启发,于是,在黑板上抄写了两首中文诗句作为纪念。
1906年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藏书室内景二
藏书室中的黑板上的诗句,左侧为隋代诗人薛道衡(540年-609年)的《人日思归》首两句: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If home,with the wild geese of autumn we're going,Our hearts will be off ere the spring flowers are blowing。)
右侧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冠冕”王粲(177年-217年)的《七哀诗》第二首前两句:荆蛮非吾乡,何为久滞淫。(A lovely land …… I could not bear,If not mine own, to linger there。)“荆蛮非吾乡”一句,翟理斯有意未加翻译。
图中右为载泽,中为剑桥大学副校长巴特勒。
1906年5月24日,清朝出洋考察五大臣之一的康熙六世孙载泽(1868-1929)和尚其亨、公使馆汪大燮、柏锐,从伦敦乘火车抵达位于伦敦北面90公里的剑桥大学校园,访问剑桥大学,接受荣誉法学博士学位。载泽《考察政治日记》记录了当日剑桥大学之行:副校长导观藏书楼,卷轴之富,于英伦居第三。所藏中国书一室,有七经、廿四史、诸子集之属,云为前驻华公使威妥玛所赠。既请午宴毕,入校长室少坐,进博士绯衣,亦赠尚、汪二使以文科博士、柏锐文科学士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