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卫战国语(莫斯科保卫战国语下集)
如果假期的时候你不想出门的话,笔者推荐给你一个健康有益的休闲方式,看电影。
当然不是看那种水水的电影了,要看就要看大片,有品质、有品位的大片,对于那些对历史题材尤其是二战题材电影感兴趣的朋友,笔者着重推荐的就是前苏联拍摄的经典大片《莫斯科保卫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推荐理由有三:场面宏大、文戏精彩、装备过瘾。
而且,由于这种经典大片内容太过于丰富,除了少数精通二战历史的观众以外,大部分人根本不可能一遍就能看懂看明白看过瘾,要看就得至少三遍。
考虑到该片接近六个小时的时长,三六一十八,不吃不喝不睡也得看接近一天。当然,最好还是分开,一天看一遍,三遍观影再结合一部分历史资料,基本上这部电影你就算参透了。
第一遍:宏大的历史和战争场面
虽然片名叫《莫斯科保卫战》,事实上真正的莫斯科保卫战只打了四个月,而本片的跨度至少有七个多月,从德军开始筹划“巴巴罗萨”计划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苏军从莫斯科城下开始大反击。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莫斯科保卫战》为我们再现了很多经典的历史画面。
战争爆发前苏德双方的各种状态,德军的精心准备和胸有成竹,苏联高层的犹豫,边防军的大意等历史细节毫不保留的再现出来。
然后是战争开始后的残酷画面,著名的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在该片中占据了不小的篇幅。
德国装甲集团军势如破竹的进攻画面在该片中比比皆是。
德军兵临城下,苏军被迫让年轻的军校士兵穿着单薄军装端着简陋的武器进行积极防御,这部分军校学员的战斗画面也占据了一定篇幅,尤其是当他们全体牺牲后,他们的指挥官喃喃自语的那句话:“把敌人又牵制了一昼夜”,悲壮色彩让人泪目。
当然,《莫斯科保卫战》一定会着重描写的画面就是莫斯科红场阅兵,参加阅兵的部队从前线匆匆赶来,阅兵之后立刻重新回到阵地,谱写了世界军事史上神奇的一页。
亚历山大罗夫红旗歌舞团在前线通过电话线合唱的桥段,这是很多观众都念念不忘的画面,尤其是那首《神圣的战争》,它不仅是苏联卫国战争歌曲,也是俄罗斯的第二国歌。这首战斗歌曲在我国拥有极高的人气,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连长最喜欢的歌就是这首,著名谍战剧《潜伏》片尾曲《深海》也是该首歌曲改编的中文版。
著名的二战桥段之一,德军已经可以看到莫斯科了,这段貌似虚构的剧情由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来完成。
古德里安坦克集团军在莫斯科城下的最后疯狂进攻,几乎是有多少坦克就上了多少,《莫斯科保卫战》几乎用实际数量的坦克还原了古德里安的装甲军团。
本片结尾苏军的反击在历史上时间并不短,但该片只用了少量篇幅描写,笔者认为这也是为了突出“莫斯科保卫战”这个主题。虽然占用电影篇幅很小,但这些反击的场面也极其宏大。
事实上,《莫斯科保卫战》并不算一部以战争场面著称的电影,比起《解放》以及《战争与和平》等电影,《莫斯科保卫战》的战争场面可能要稍逊一筹。笔者认为《莫斯科保卫战》之所以被称为二战经典电影,更多的原因则是来自于它精彩的文戏部分。
第二遍:精彩纷呈的文戏和高度还原的历史人物
之所以说《莫斯科保卫战》的历史场面宏大,当然不可能光指的是那些坦克和大炮,事实上对于历史大片来说,能不能还原真实而且精彩的文戏以及历史人物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莫斯科保卫战》好看就在于它有太多经典的文戏桥段和经典人物描写,这让整部电影脱离了单纯战争电影的范畴,成为了历史大片。
苏德双方在战前的斗智斗勇,德军努力掩饰自己的企图,而苏联则费尽心机要弄清楚德军的意图,这一段演来演去加猜来猜去的戏份看起来很揪心但很精彩。
这时候就要引出二战著名间谍佐尔格了,他在该片中出现了两次,每次都很重要。第一次,他准确获得了德军发动进攻的时间和兵力情报,但却在各种互相矛盾的情报中被苏联高层忽视了。
佐尔格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则是准确传递了日军重南轻北的战略意图,他的情报让苏军可以大胆抽调远东的兵力支援莫斯科保卫战,这个情报的价值无可估量,因此佐尔格被称为“二战谍王”。
在历史上曾有一个让人迷惑不解的事件,那就是斯大林死活不同意苏军西南方面军从基辅撤退,这个固执的决定直接葬送了整个西南方面军几十万人马,同样也让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时间延后了。
该片对这个历史事件的背景进行了暗示,那就是斯大林曾向美国特使保证苏军的战线位置,用这个保证给美国信心,吸引美国提供大批援助。也就是说,朱可夫他们力主苏军西南方面军撤退考虑的是战术和战略,斯大林坚持守住基辅考虑的则是国运。
《莫斯科保卫战》最经典的文戏则出现在希特勒和斯大林的隔空对话上,希特勒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发表了著名的“向红场进军”演讲。在《莫斯科保卫战》的国语译制版中这段演讲由李杨配音,这也成了他的配音代表作之一。
而斯大林在在十月革命胜利纪念日红场阅兵式上发表了同样鼓舞士气的演讲。领袖之间的隔空对话让决战的氛围显得更为壮观和宏大。
有意思的是,一般意义上讲,《莫斯科保卫战》这样的历史大片其男主角必定是斯大林,男二号必定是希特勒才对。可事实上《莫斯科保卫战》的男一号应该是朱可夫,而不是斯大林。
我们从该片中可以看到很多描写朱可夫光辉形象和英明决策的桥段。面对斯大林,他敢犯言直谏。
面对桀骜不驯的下属罗科索夫斯基,朱可夫一锤定音毫不留情,要知道罗科索夫斯基也是二战苏军著名将领。
面对德军空降兵就在司令部窗外空降的危险,他镇定自若毫不在意。
在战役最艰难的时刻,他到前线挨个战壕去慰问和激励一线官兵。
在指挥的反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他带领军官团昂首阔步走进战场,颇有“斯摩棱斯克一条街,打听打听谁是爹”的气派。
事实上,过于颂扬朱可夫也是该片被史学界诟病的一个地方,不过对于电影来说,这么夸张一些去塑造主角的方式也不算太过分。
除了朱可夫之外,该片还对布列斯特要塞指挥官之一的扎夫里洛夫少校进行了大篇幅描写。
另外一个享受男主角待遇的则是高大英俊的罗科索夫斯基,他在该片中出镜率不比斯大林少。
当然还有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苏联英雄卓娅。
对手德军方面,出镜较多的除了希特勒和博克之外,那就是著名的古德里安了,他在该片中桀骜不驯又动不动耍酷的形象符合人们对他的一贯看法。
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看完前两遍《莫斯科保卫战》就能基本上了解苏德战争的前期历史,不管是场面还是文戏都足够了。但对于军迷来说,看两遍肯定还不够,因为还可以再看第三遍,目的当然是去看那些二战经典的武器装备。
第三遍:让军迷过瘾的各种装备
虽然《莫斯科保卫战》的重心是文戏,但该片中出现的各种装备依然让军迷目不暇接。
刚开始就冒出来的德军黑科技之一水下坦克,本来是准备用在进攻英国的海狮行动的。
苏军经典坦克T34顶翻德军坦克,这个应该是德军前期的四号坦克吧,双方坦克的个体性能在这个阶段基本上还是势均力敌的。
著名的德军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斯图卡轰炸机俯冲的景象和凄厉恐怖的呼啸音大概是二战最具标志性画面之一了。
还有让人胆寒的古斯塔夫列车炮,该炮在该片中被用来进攻布列斯特要塞。
苏军的反坦克枪,这种反坦克枪是笔者小时候第一次看该片时最喜欢的装备之一,当时根本想不到居然还有能将坦克打瘫的步枪。
当然,该片也一定少不了当年刚刚亮相的喀秋莎火箭炮的身影,《莫斯科保卫战》中再现了喀秋莎火箭炮齐射打坦克的壮观景象。
综上,《莫斯科保卫战》以其宏大的历史画面和精彩的文戏表演,再加上还原度甚高的武器装备,使它成为二战经典电影之一。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如果你对二战历史感兴趣,那么一定不要忽略这部《莫斯科保卫战》,也一定不要泛泛的看一遍就抛到脑后,好的电影一定是值得你多看几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