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汉克斯电影(汤姆汉克斯十大电影)
躬着身,举着放大镜,一字一句,将报纸上的“世界新闻”(News of the World)逐条读出来,进场的听众,每人收费10美分。这,就是曾经的南方邦联(Confederate)军上尉Jefferson Kyle Kidd(基德上尉,汤姆·汉克斯饰演)的工作。
这是1870年,南北战争结束后的第五年。他来到了得克萨斯北部的小镇Wichita Falls。幅员辽阔的得克萨斯,每个小镇都相距遥远,路途坎坷,充满未知的危险,基德上尉这样的读报人,辗转在小镇之间,为人们带来最新消息。只是,他似乎更喜欢播报让人开心的事件——即使有坏消息,他也会用一条好消息去“中和”。
(相关资料图)
他为人们讲述远方的故事——芝加哥、费城、伦敦……这些他自己也不曾踏足过的地方,正在发生的各种奇闻逸事,并因此常常博得满堂欢笑。
彼时的他,不曾想到,自己也会迎来一段奇异的旅程。
又一次启程之后,他先是发现了路边树上吊着的人,紧接着,看到了已经损坏的马车里金发碧眼的白人小女孩Johanna(乔安娜,Helena Zengel饰演)。只是,小女孩不懂英语,身上披着印第安人的鹿皮衣服,还说着基德上尉不懂的语言。
原来,这是一个德裔家庭的孩子,父母和妹妹都被印第安Kiowa部落杀害,她自己被部落里的一对夫妇收养,因此,她一直以为那个部落就是自己的家。基德上尉在求助于政府不得后,决定自己护送这个女孩回到她的姨妈身边。这就意味着,他们将奔波400英里,才能到达目的地——得克萨斯南部小镇Castroville。
这无疑是一段艰辛的旅程。虽然南北战争已经结束,南方邦联不得不接受废奴主义,然而,保守的得克萨斯,整个大环境,并不是一纸宣言就能改变的。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改善。
基德上尉见到树上吊死的那个黑人,显而易见,就是当时司空见惯的“私刑”受害者。他在一张传单上看到这样的字眼:This is a white man’s country.(这是一个白人的国度)他的听众席上,很多人对于“低等”种族如今可以和自己平起平坐,充满怨气,并迁怒于北方的联邦(Union)军队。还有一个镇,几乎等同于掌权者的私人领地,那家伙已经清楚表明,“不欢迎墨西哥人、黑人和印第安人。”
乔安娜在人们的眼中,除了外表是白人,言行举止,却更像一个“怪物”。而基德上尉,这个从不谈论自己过往、甚至有意不回家的老大叔,一开始,也只将乔安娜当成一个“小麻烦”,语言不通,文明世界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和礼仪,她也一窍不通。我们看到,基德上尉,最初并不想给自己增加“麻烦”,但这个老大叔,无论是出于他的宗教信仰,抑或天生的心地善良,无疑,又是一个好人,一个你可以信赖的人。他的善良、责任心,在和乔安娜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凭着极度的耐心,教她,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护她。
历尽艰险,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然而,物是人非,这一对甚至自己都没意识到已经感情亲厚的老少朋友,其实,早已无家可归。
等待着基德上尉的,是妻子的死讯。作为一个教徒,他因为自己参加的那些血腥战役愧疚不已,所以,战后就一直在路上,以此逃避回家面对同样有着坚定信仰的妻子,然而,现在,又为了没有在妻子的最后一刻陪伴在她身旁而更加自责。
而乔安娜的姨妈姨父,显然并没将上尉的忠告放在心上,急于求成,为了防止她逃走,竟然像拴狗一样拴住她。
不过,电影的最后,仍然是一个happy ending——经历了痛苦、悲伤之后的乔安娜和基德上尉,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疗愈了对方,并继续着他们的脚步,为人们带去世界新闻。和以往上尉的单人“主播”不同的是,他们也会为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那一段曲折的旅程。上尉介绍小女孩时,称其“乔安娜·基德”,可见她已经是他的家人了!而顽皮的乔安娜则穿梭在人群中,用不标准的英语报价,并不时为上尉的故事增加一些特别“声效”。
整部电影,虽然有一些暴力血腥的场景,但我仍然觉得,不失温馨。它让我看到,那些熟悉的地名后面,曾经的沧桑,更让我感动于,上尉和乔安娜的关系,是如何从陌生人逐渐变为家人的。
最初,女孩之于上尉,无法沟通、理解,无异于异族,而在女孩的眼中,上尉也可能和杀害她亲生父母、养父母的那些人一样,令她本能地心生畏惧。但在漫长又艰辛的旅程中,上尉逐渐为了乔安娜遭受的痛苦而共情,面对困境时,两人更是并肩战斗,日复一日,上尉赢得了乔安娜的信任。沿着尘土飞扬的路途,她开始静悄悄地观察他的世界。
他们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从身边的一刀一叉、一草一木;基德上尉甚至冒着失去生命的风险,也不愿将偶然拾得、还不亲密的乔安娜,卖给别人以牟利。而这个两度失去家庭的小女孩,心灵的创伤,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我无法想象,她将如何面对漫漫人生路。
乔安娜虽然和上尉因为语言障碍无法沟通,却因为自己的聪慧,救了上尉,也救了自己,更让一直在路上奔波的上尉,重新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这两个原本毫无联系的人,关系越来越融洽。双方越来越信任彼此,不知不觉,也越来越爱彼此。
基德上尉送乔安娜回家的旅程,也是一段希望的旅程——故事的开头,上尉希望小女孩自此可以逃离充满悲剧、暴力的命运,回家后,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而故事的结尾,虽然和上尉想象中的不同,乔安娜回家后又受到了另一种禁锢,但,最终,两人都获得了新的机会,上尉自己也打开了隐藏许久的心结——在妻子的墓前,他摘下了戒指,虽不舍,却坚决,告别了过往的一切。
从此,这一老一少的人生,揭开了新的一页。他们开始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充满欢笑、希望的生活。
这部电影,是根据2016年出版并入围“全国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原著作者Paulette Jiles(宝莉特·吉尔斯)就住在我们这里。
去年,她在镇上的一个家庭式餐厅里推介另一部作品时,我特地和她聊过《世界新闻》。我告诉她自己的感受——虽然作品讲述的是150年前的故事,但似乎并不遥远,相反,很多细节都让我“心有戚戚焉”,感觉它们也折射了当下的现实。
比如,基德上尉这个角色,就好像如今的互联网,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一切尽在掌握”;
又比如,上尉朗读一段有关格兰特总统(President Ulysses S. Grant)的新闻时,人群中爆发出轻蔑的嘘声。虽然南北战争已经结束了五年之久,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依然对邦联(Confederate)念念不忘。谁在乎国家大事?那只不过是fake news——我想,每个观众都会对此会心一笑。
再比如,作品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基德上尉被迫为一个水牛鞣皮业的头目朗读当地报纸上的新闻。而那份报纸,通篇都是图画,描绘屠杀水牛的血腥场面,配文说他给人们带来财富。说白了,这种新闻,完全就是吹捧他的“宣传”手段。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样的propaganda,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而如何消融不同文化的冲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今天这样一个撕裂的社会,毋庸置疑,仍然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大同世界,也许,只能是人们的美好愿望。接受他人的不同,以及文化的多元,而不是非黑即白,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容易。但,唯其如此,才有可能进一步寻求弥合之道,哪怕只是非常微小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无论何时,如果我们都相信,每个人,都值得被认真倾听,也都有可能被重塑,这,才是世界的希望所在 。
在这方面,基德上尉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越能包容,越有耐心,就越能真正地感受对方的内心。即使语言不通,即使交谈不畅,但,只要你愿意去倾听,对方就会愿意倾诉。无论快乐还是忧伤,人们释放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故事,也是他们的信任。
正如基德上尉所说,”Stories have power.” 故事,当然有力量。形形色色的故事里,有泪,有血,有苍凉,有悲怆,但,也有笑,有爱,有善良,有希望。
我相信,这正是基德上尉开启读报生涯的初衷,虽然,最初的他,可能并没想到自己因此得以撰写爱的故事。而这,在我看来,也正是一个受伤的心灵获得慰藉的最佳途径。